在校学生收入证明怎么填写?
在学校读书,除了学生要准备好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之外,还要准备好一个健康的体魄,还有就是要在短时间内适应学校的新的生活环境,很多的学生可能由于心里因素或者是对新环境的不适应,可能会有一些心理疾病,那么,造成学生心理疾病的原因有哪些呢?下面就给大家详细的了解一下。
1、对新的环境以及新的人际关系的不适应:有些学生在家乡的中学里,可能是佼佼者,但到了重点中学后,发现自己虽然也是佼佼者之一,但排名却落后了很多,心理很不平衡,产生自卑心理,甚至消极绝望,也有个别学生由于在中学里谈对象,被学校发现勒令退学,心理承受不了,自寻短见。
2、家庭关系:由于家庭的变故而转学,在新家庭中子女难以找到慰藉,会产生心理障碍、情绪不稳而转学后学业也难以完成。有的学生学习成绩很差,差生的自卑心理和厌学情绪使他们的心理更加歪曲,性格更为孤僻。
3、身体缺陷:有些学生身体残疾,在集体生活中常遭弃绝和歧视,内心产生孤独感,丧失自信心,性格孤僻。
4、环境的变化:农村学生升学心理适应能力较弱,从相对封闭的农业环境进入热闹纷繁的都市,从相对稳定、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进入竞争意识很强的学校,容易产生心理的失衡,不适应新的环境。
5、素质的差异:重点中学的学生来源多样,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外来落户人员子女,或者是亲戚、朋友、同事的子女,学生素质差别很大,有小部分学生底子很差,适应不了重点中学学习的深度和难度,成绩极其落后,再加上教师教学进度快,多数学生赶不上进度,听课像听“天书”,更无从谈及读书乐趣了,慢慢的对学习失去兴趣,于是自暴自弃,由“优等生”变为“差等生”。
6、学生自身精神世界不丰富,精神力量弱、心理素质差,也是造成心理疾病的重要因素。
7、学校和教师方面: ①学校对学生的关心、呵护不够,缺少心理辅导教师,学生就不愿意主动找教师谈心或聊天;学校少有关爱弱势群体的活动,学生容易产生自卑心理。②教师的教育观、学生观不正确,学生感到“老师不喜欢我”或“老师歧视我”,或被个别老师体罚,就厌恶学习,甚至走向极端。
造成学生心理疾病的原因大家都了解了,那么如何去解决这些心理疾病也是大家很想了解的,那么如何缓解学生心理疾病呢?现在一起来看看吧。
治疗:
1、心理健康教育:学校配备心理辅导教师,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及时疏导他们的心理问题。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心理承受能力,是预防和消除心理障碍,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任务。
2、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心理教育和防治网络,形成一体,共同作用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到经常沟通信息,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订相应对策,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3、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题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针对心理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的专题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5·25心理健康日”、“女生节”、“心理健康宣传月”等。
4、召开“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主题班(团)会,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宣传心理健康教育最新成果。
5、组织心理素质培养活动。引导学生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增强团队精神和集体凝聚力,培养乐观的心态和坚强的意志,形成正确合理的人格,促进个体综合素质的提高。
6、开展咨询、辅导服务。设立学生心理信箱,开通“心理辅导网”,开展定期及不定期的心理咨询辅导,及时解答学生心理困惑。
7、建立心理档案。针对学生个体存在的问题,给予心理辅导和咨询,开展“一帮一”心理帮扶活动,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