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可以去留学吗?
可以的 ! 作为最早一批“小留学生”,我可以说说我的经历。 我1896年生于山西洪洞县一个农民家庭,本不姓李,是因为从小跟着外婆家姓李。家里除了我,还有两个哥哥。虽然家境贫困,但父母还是坚持让我上了两年小学,后由于家庭经济困难,不得不辍学,给地主放牛,补贴家用。
在我十一岁的时候,听说英国有个公学非常好,不但免费,而且还供吃住。于是我立志要上这个学校,后来知道这叫“奖学金”。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每天天没亮我就和牛一起起床,白天放牛、干农活的时候,脑子里想的都是英语和数学,傍晚放牧回来,还要抽时间去背字典。功夫不负有心人,两年后我拿到了这个学校的录取通知书。
1914年的冬天,我来到了位于伦敦西南部的哈罗公学(Harrow School),开始了我的留学生涯。这所由亨利八世成立,距今已有五百多年历史的中学,的确名不虚传。在这里,我第一次看到了雪,并且因为不会滑冰而摔了个大马哈给同学们出了个洋相;我还遇到了我的校友—中国空军的创始人刘寿朋将军,他当时刚好从陆军军官学校毕业来这里读理科。
1920年的夏天,我从哈罗公学毕业了。当时中国正值北洋政府时期,战乱不断。我想回到祖国,但却又因国内没有合适的职位而无法回国。于是经人介绍到了法国里兹大学(University of Lille)学习冶金专业并拿到了硕士学位。
1923年的春天,经过努力,我来到了巴黎高级师范学堂(Ecole Normale Supérieure de Paris)物理学系留学,师从居里夫人学习放射化学。同年11月,因为母亲病故,我匆匆办理完母亲的丧事后返回了法国。 1925年的夏天,我获得了巴黎高师博士学位并留在该校继续做博士后研究直到1927年才回国。
回国的第二年,我为国立第五中山大学(南京大学的前身之一)物理系创建了放射化学实验室并担任主任一职直至抗日战争爆发。后来由于战乱的缘故,我一直定居在美国,于1955年来到芝加哥,先后任西北工学院(现西安交大)和四川大学(原国立成都大学)化学工程系教授。1979年在美定居并取得美国国籍。1995年回到南京参加母校百年校庆活动并接受了教育部颁发的归国华侨光荣证书。
我是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被誉为“两弹元勋”之一,于2005年在北京逝世,享年10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