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来源于哪个朝代?
谢邀~ “留学“一词最早出现于梁元帝的《荆园书檄》中,”凡文武臣僚及诸王有表疏,并须四录,一送荆州府,一送太仆寺,一送宗正寺,一留本司。其无表疏而惟上封事者,亦如之。若有军国重事,须连表疏呈进者,亦先留本司,候奏罢后方送。如此则文簿免繁,留司省烦,朕甚嘉焉。“ 早在千年前,中国的官制就已经设立了专门负责管理文书的机构——太仆寺和宗正寺,而且规定了不同的公文在传递时的不同步骤:一般的公文先在本地处理然后报送到中央;较为重要的或者需要连续处理的文件要先留下底稿再行报送;特别重要的事情可以直接连篇送去,但必须等到事情完结之后。这样既保证了公务的高效顺利运行,也节约了人力物力。
至于为什么会在汉代设置这样的制度呢?原因也很值得玩味。西汉建立之时,继承了秦朝的一整套制度,包括”皇帝批红“的制度。所谓的”皇帝批红“,就是在皇帝的御案之上放置一个印章,但凡官员的奏章被批阅后都必须通过它才能生效。当然,为了减少皇帝的工作量,很多奏章都是附有草稿的,但是遇到比较重要或复杂的文件时,皇帝也需要认真研读,然后对文稿做相应修改甚至添加注脚。这个过程其实就是现在所称的”皇帝审批“的雏形。因此可以说,从汉代开始,我国就已经有了较为完善的公文办理程序了。 那么这种办理程序下产生的”留学“概念自然也是古代官僚机制下所产生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