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会计是什么?
日本会计与国内的会计制度有较大区别,主要体现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会计主体的范围不同 在我国,会计主体通常指企业法人;而在日本,任何企业、团体、组织乃至个人都可以成为会计的核算对象,如前文中提到的被投资公司,其会计工作即属于财务会计范畴。这主要是因为日本的会计准则体系建立在权责发生制的基础上,任何经济业务都应该在本会计期间确认相应的费用或收益,因此不论是否以盈利为目的机构都需建立各自的会计账簿系统并编制财务报表。
(二)会计信息的需求者不同 在我国,会计信息的需求者是政府及其部门;而日本不仅政府需要会计信息,投资者、债权人及社会中介机构等也具有强烈的信息需求。为此,日本建立了包括法律制度、审计机制在内的完整的信息体系,来保障会计信息质量。
(三)会计要素的内容不同 由于政治因素以及社会人文环境的影响,在我国会计要素仅限于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五类项,而日本则进一步细化为十三要素,具体包括:资金(资金储备金、流动资金、固定资金)、现金流量、财产、应计项目、交易、会计调整、损益、股东资本、其他账户余额、期初期末余额、费用分配、特殊事项(投资、融资、清算、破产等)、附注说明等等。
日本的会计要素还包括“财务状况变动表”(相当于中国的“资产负债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利润实现及分配表”(相当于我国的“利润表”)、“经费支出表”(相当于我国的“现金流量表”)以及其他帮助理解会计数据的表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