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学校训是什么意思?
“明德格物”来自《礼记·大学》,原文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大学的宗旨就在于彰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亲近百姓,在于达到最美好的境界。知道应该做的事,然后才能立志;立了志,然后才能坚守;坚守了,然后才能宁静;宁静了,然后才能安定;安定然后才能思考;思考然后才能有所收获。万事万物都有本末轻重、先后次序。知道了这个道理,就接近大道了。
这句话概括了大学教育的目的——让学生通过接受教育,明确什么是美德,什么行为是正确的,并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明德”即光明之德行,大学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具有光明德行的人。
港大校长徐立珊教授给新生的建议之一就是要他们多接触社会,通过在社会中实践,来锻炼品格和能力。 那么大学教育应该教给学生什么呢?除了传授知识外,还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果只教给学生如何做事,而忽略了如何做人,那就是本末倒置。从儒家传统来说,做人的根本在于“仁”和“礼”,所以《中庸》说:“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
古罗马政治家瓦罗也曾说过类似的话:“一个人应该这样被教导,他被教导着知道自己是谁,他属于什么地方,他是被期望的(He is to be expected)或不应该是什么(He is not to be expected)。”这就是所谓“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只有掌握了知识,明白了道理,才能做到自律自强。
最后,我想用港大校训“明诚博雅”来解释上面所有的话。因为“博”字包含了“博学笃志切问近思”的意思,所以省略了“博”字的前半部分。
“明诚博雅”源于《礼记·乐记》中的“故乐行乎天地之间,非特别高明者不能听。”郑玄注曰:“行,犹著也。言音乐之声,著于天地之间。”意思是好的音乐在天地间流传,明白通达的道理也像音乐一样深入人心。 借用现代语言来解释“明诚博雅”,就是这个学校的教育理念是在弘扬真善美,让学生们通过学习,达到智慧明朗、人格健全、博识多元、文理贯通。